找到相关内容469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虚云大师与七塔寺

    12],中国佛教的“佛法之败,败于传戒不如法。若传戒如法,僧尼又能严守戒律,则佛法不致如今之衰败。”[13]所以他告戒众人“佛法之要,在于无漏学。学之中,以戒为本...百岁宫,至镇江金山寺过戒期,往朝狼山,礼大势至菩萨等,这一系列参学活动,对他一生的成长,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,正如他自己所言,“踽踽独行,衣一钵,都无系累。徜徉山水,境亦澄心。”[...

    黄夏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4051475.html
  • 《俗语佛源》选摘㈦

    的诗境。(李明权)  【清规戒律】  佛教的实践可以概括为“戒、定、慧”学,戒为始基。“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无漏学”(《楞严经》卷六)。梵语Sila,译为“戒”,含有防非止恶的...《俗语佛源》选摘㈦   作者:赵朴初   【流通】  语本于《最胜王经》卷:“安稳丰乐,正法流通。”比喻佛法畅通无阻。《十地义记》卷一:“传布名流,无壅曰通。”多指传布教法,使其流畅而无阻塞。佛经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1951790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教的真理》(2)

    由此可见八正道的重要性。   戒、定、慧学是佛教的实践纲领,八正道归纳起来亦不出戒、定、慧无漏学:正见、正思惟属于慧学;正语、正业、正命属于戒学;正念、正定属于定学;正精进通于戒、定、慧学。   ...起无瞋恚、无害想的“正思惟”,及忆念正道的“正念”;如此身口意业清净,自能入于无漏清净的“正定”而获得解脱自在,所以说八正道是正觉解脱的正道。   八正道也是最平实而生活化的实践法门,日常生活中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351964.html
  • 从佛教的大利性谈它的科学性

    。此殆心与道合,心与佛合者之表相耳。非特死而烧之,其身肉骨发所变”。由是足见舍利是佛家独门财富。佛教的修持法,概括为“戒、定、慧”无漏学,“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。”摄什么心呢?就是降伏贪、嗔...,既不能单从佛教的角度,也不完全从世俗的角度,否则会出现“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”的俗套;是看它在历史上起过的作用;四是不能以不认知去否定已认知,否则会重犯历史性的错误。科学在萌芽之时就受到贬斥。...

    喻汉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5252321.html
  • 福严寺志

    念佛共修会中,开示法义,如洒甘露,令增正信。上人深感戒为无上菩提本,长养诸善功德,况乎为戒定慧无漏学之首,戒能令身口意业清净,而后自在产生定,引发无漏圣慧。为令出家二众恒念佛之本怀,在家二众深识戒之...严精舍印顺导师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。而福严正式的僧教育办学之始,是1960年续明法师主持灵隐佛学院年后,将毕业的七、八名学僧带回成立“福严学舍”开始的。福严学舍学僧三年毕业后,福严回复精舍原名,自...

    阚正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0652357.html
  • 民国时期湘西传戒透视

    “独行善法,不持净戒者,即诸善事功德,皆不得生。”是故,我们个个晓得,这个无漏学之中,戒为第一安隐功德的住处。度诸众生,何众生而不摄呢?止作双照,何律仪而不摄呢?是心是佛,何善法而不摄呢? ...或预戒等,而普劝他人畏因果、怀仁爱,使其人类太平、世界大同,即得人天之福报,庶可淳矣。二有持出家之十戒,或其足净戒,而得纠正。人以利自利他,即培福德,果证乘之最上位,及大功德之无漏智慧之矣。又云:若...

    心照不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2552524.html
  • 鱼山声明集研究——中国佛教梵呗的考察

    是:它是一个成佛做祖的方便道,“戒、定、慧”无漏学之艺术。如果忽略了梵呗在佛教教理上的位置,那么我们怎么样也无法探得梵呗的真实面貌。而中国佛教梵呗发展史,更需要找到一个有利的视角,以方便切入中国佛教...历史观”的架构作为本研究的开展,就此将本研究的章节叙述如次:  第一篇 序论,在“序论”中下属章,分别是:第一章 《鱼山声明集》研究的主题;第二章 前人研究成果及佛教梵呗与音乐的研究径向;第三章 本...

    赖信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4253071.html
  • 佛教教学对现代教育的启悟之探索

    rdquo;慧。   学“戒、定、慧”,又称“无漏学”,乃是共通于各个佛教传统(包括南传、北传、汉传、藏传等佛教传承)的修证总纲,也是众生净化身心,...文义脉络里,使用不同的名相。因此,在讨论本文主题之前,笔者先厘清有关“佛法”、“佛教”与“佛学”者,在概念意涵上与哲理诠释上的...

    慧开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84553618.html
  • 法藏碎金(2)

    本妙心,常住不灭。(卷)   阿难:……菩提涅盘,尚在遥远,非汝历劫辛勤修证,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,如恒河沙,只益戏论。……是故阿难: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,不如一日修无漏业,远离...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  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 (文殊菩萨偈颂)   佛告阿难:汝常闻我毗奈耶中,宣说修行决定义,所谓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。是则名为无漏学。(卷六)   阿难:……汝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41253935.html
  • 浅明自悟唯识种子颂

    菩萨行,要按唯识学先修,“慧、学”。“慧”是闻成慧,思成慧,修成慧。“学”是戒、定、慧无漏学。又修“六度,四摄”等善法。“六度”者为(一)布施度()持戒度()忍辱度(四)精进度(五)禅定...故有自他的差别,今以智起转为自他平等,断我执,名平等,生出平等大慈大悲相应。()“妙观察智”是转有漏第六识所得无漏智观察一切法的“自共”相无碍自在,并能在大众中自在转大法轮,断一切疑,利益有情众生。...

    陈国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2654605.html